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师 > 学法指导

谈高一物理学习——孩子躲不掉的问题

来源:e度教育论坛    发表时间:2011-10-25

47.1K
  高一的同学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学习,一定感受到了物理这门学科在初高中的不同,当然这些不同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比如从定性到定量,从直观到抽象等等,这些我不做赘述,只是来探讨一下,面对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我们的同学最终体现出了两个问题,我把它们称之为学习中的两大悲剧——

  悲剧之一:单独的知识都清楚,放在一起就晕菜。

  悲剧之二:课上都能听懂,做题考试惨不忍睹。

  下面我会就这两个普遍而又典型的问题做一下剖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先来说说悲剧一。

  用案例来加以说明:学生学完运动学公式,发现加上推论,公式一共有10多个,感到眼花缭乱,痛不欲生。他知道公式最终就是为了解题的,所以只好全部背下来,并且好不容易分清楚了,哪些公式可以用来处理哪些问题。有一次学生问我这个公式,他说他能够明白这表示的是位移之间满足的某种关系,也知道能用来求加速度,但是困惑的是,这个式子是怎么得来的,还有关于位移1:4:9……的比例究竟是为什么。这位同学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也许他能够明白每一个独立的知识或者公式能够干什么,但是不明白知识背后的联系。说白了就是,他认识一个叫张三的人是卖包子的,认识李四是卖肉的,但是他并不知道,没有李四卖的肉,张三的包子是没法包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往往被同学们在紧张而又浮躁的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同学们虽然会做题,但是对知识似懂非懂,一旦遇到复杂的问题,或者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目,则显得力不从心,无以为继了。

  那么悲剧二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是先来说一个案例:我们在学习运动学的时候,提到的第一个公式就是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x=vt,从其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性,推广到一般性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导出。那么老师在这里会强调,平均速度这个物理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会有他的“第二形态”,恰好是初速末速矢量合的一半(),这个结果非常有用,请同学们在平时解题的时候多多注意其应用。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平均速度这个公式绝对地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同学们很少会想起他,甚至面对着需要用这个公式来解决的题目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比如说课堂上讲过这样一道题:一个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大小是4m/s,经过10s,速度大小变为10m/s,问位移的可能值。同学们很少能够想到用平均速度求解的,几乎都是先求加速度,时间,继而用位移公式。显而易见,利用平均速度是更加快捷的解题方法,但大多数同学“弃之不用”。究其原因,不是同学们不懂知识,而是不会用知识,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当然,能够真正的做到对知识点把握无有遗漏,是需要几个步骤的,一般情况是这样,学校在讲完知识点后,平时作业当中会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对知识加深巩固。但是,针对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千变万化,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题目加以针对练习,同学们繁重的作业就是体现。所以,月考这种形式几乎被所有学校采用,目的就是挑出知识点里最重要的,挑出同学们最容易忽略的,挑出高考最常考的,来磨练学生,不断的加强同学们的应试能力。这样,学校通过一次次月考,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企图让同学们通过一次次的磨练掌握那些最重要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所以,很多同学会发现月考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第一次月考,简直让人伤透了心。

  可是月考在同学们眼中是什么样子呢?你们可能能够认识到月考是学校用心良苦的措施,但是你们更多的在乎成绩,考的好,说明跟得上脚步,更有信心;考的不好,说明自己掉了链子,自信也会受打击。而且10月的月考后不长时间还有期中考试,又是一次对同学们阶段学习的重要检验,同学们不得不为之捏一把冷汗啊。

  综上所述,对知识掌握最直观也最有效的检验方法除了练习,就是考试。那么学校的考试为了什么,一是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二是提升同学们的应试能力。说穿了,就是要弥补同学们高中伊始的那两个悲剧——理解不深,做题不会。

  可是同学们的愿望是想考出好成绩的,而不是想“考一次砸一次”,所以平时学习中用到一些有十分效并且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佚名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