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师 > 教师手记

以题说史:有趣的高考题

——汉代郡太守何以成为“二千石”

来源:陕西青少年服务网    发表时间:2018-04-20

47.1K

近年来,全国卷新课标卷历史试题越来越有趣。无论从做题技巧的设计上、文字选用的洗练上、还是从史实故事大量扩充上,都值得人反复吟诵,爱不释卷,有的题选材之大胆、考察之深入、情节之有趣,甚至令人击节赞赏。试举一例来说明之。
     2015年新课标卷全国二卷25题。题目如下: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为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陈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在题干中,用了一个代称“二千石”,为了降低试题难度,试题中对该代称进行了解释。指汉代的郡太守。为什么称呼汉代郡太守为二千石?这种称呼仅是汉代的称呼吗?上网百度下,这么解释: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有比二千石。至此理解,所谓的“二千石”指郡太守的工资,即今天省一级最高长官的工资待遇。这个称呼很有意思。记得有位历史学者,经济学本科出身,专门研究官员经济待遇,角度很独特,跟传统史学研究完全不同,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颇有收获。读他的作品《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看曾国藩为了集资进京,在进京前进行了大量的“敛财”活动,读来莞尔。再看曾国藩在京为官期间,服装,应酬,租房雇佣仆人,花费不菲入不敷出。真的是很有意思。

话扯远了。回到两千石的话题上。百度解释: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具体收入,见下表: 

也就是说,郡守的工资待遇处于汉代第三级别。万石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这个级别还是挺高的。称呼郡守为两千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东晋葛洪的 《西京杂记》卷一记载:“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从语境看,二千石和丞相、御史并列,可见应该是作为官职来表述。另,二千石排在丞相御史以下,也就是说在三公以下,级别较高。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曾定第四、第五品秩为二千石。这里颜师古关于两千石的收入表述为“(月各)百二十斛”。颜师古,生卒年581年-645年,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名儒颜之推之孙。以上两则史料表明,至迟在东晋和唐代已经有了这种借称。是否普遍并不清楚。

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这样叙述汉代郡守:“汉代郡长官叫太守,地位与九卿平等,也是两千石,不过九卿称为中两千石,郡太守是地方的两千石。郡太守调到中央可以做九卿,再进一级就可当三公;九卿放出来也做郡太守。汉代官级分得少,升转极灵活,这又是汉制和后来极大的不同。九卿放出来当太守,并不是降级。地方二千石来做中两千石,也不是升级。名义上还是差不多。当时全国一百多个郡,太守的名位,都和九卿差不远。因此虽是中央政府大一统的局面,虽是地方行政区划的比较小,却不感觉的这个中央政府高高在上。”
     通过以上史料的梳理和比对得出以下结论:郡太守是地方一级最高行政长官,地位重要而关键。工资收入两千石,即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俸禄较高。级别相当于中央九卿,级别较高。从高考题来研究历史掌故,加深对史实的理解,也算是做了个考据的工作。(作者:西安市秦川中学  王炜霞)

编辑:admin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