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家长 > 热点话题

疯狂“鸡娃”,你的“育儿焦虑”可能毫无意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1-04-06

47.1K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沉迷鸡娃,不能自拔”……如今,很多类似的育儿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乍看好笑,背后却是不少父母的压力和无奈。

沉迷“鸡娃” 不能自拔?

近几年家长们流行的“鸡娃”(给孩子打鸡血),则往往浸透着“不甘落后”的焦虑感:不断加码,让孩子不停学习、拼搏。

对照自身经历与成败得失,嗅觉敏锐的家长们感受到了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中,某种微妙但迅速的变化,一个接一个加入“鸡娃”大军,疲于奔命但又精神抖擞。

焦虑的家长也习惯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化的指标作为衡量孩子发展成果的标准,比如考试分数、获奖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等。

父母过度期待的内化与投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琳琼遇到过一个典型例子:有个学生对学业、考试表现得非常焦虑,严重到要找心理老师求助。后来老师联系到其父母,才了解到其母从小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

“妈妈遗憾自己当年没有考上好大学,为孩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杨琳琼发现,孩子一直在母亲的焦虑中向前,不停学习,因而被剥夺了很多与小伙伴交往、游戏的时间。

但是上了高中,孩子成绩渐渐落到后面,妈妈当然非常着急,依然催、管不停,甚至会坐在孩子身边督促,效果并不好。

经过耐心疏导,妈妈慢慢接受“孩子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观点,有了反思和改变。但是孩子已经内化了妈妈对自己的要求,依然非常焦虑,对自己极度不满意,同时自责,经常被铺天盖地的负面情绪淹没。

父母忽视了自己和孩子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把自己的人生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问题是,父母焦虑的言行举止,正侵蚀着孩子的成长空间。

育儿焦虑,毫无意义

何种育儿方式才真正适合孩子?“育儿焦虑”,如何避免?

分析一些父母疯狂“鸡娃”的心理原因,也许是经历过人生中的不如意,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或者是攀比心作祟,把自己的价值全部依附在孩子的学业成败上;又或者,只是盲从,先图个心理安慰。但细究起来,父母这些焦虑根源和孩子无关,都是自己的议题。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成绩或智商,而是各种复杂的结构。

我们曾倾向于以分数来简单判定孩子的智力高低,将之与前途挂钩,但每个人的能力与智力存在差异,家庭中的积极因素会对孩子产生良好影响,却不意味着必然走向成功。

世界之大,社会需要多种人才,父母未必能准确预判什么才是“成才”。流水线式的育儿方法难以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好的育儿方式没有一定之规,父母可以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来做选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庭教育也是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父母在为孩子筹划未来甚至做选择时,也理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爱。

编辑:weimin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