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新闻广角

天下黄河一馆收

来源:陕西日报    发表时间:2023-11-28

47.1K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

从羊皮筏子到动力快艇,从泥沙俱下到碧波万顷,数千年来,黄河深刻影响着我们,也被我们所影响。

10月27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在榆林市佳县正式开馆,填补了我省黄河文化类博物馆的空白,对进一步溯源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成,能够助力我省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11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张乐佳摄

11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张乐佳摄

留住黄河记忆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11月24日,随着歌声响起,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序厅墙面上,对应着黄河公里总数的5464块彩色方块如浪潮般翻动,变幻出震撼人心的九曲黄河图。

“这是全国最大的现代机械矩阵艺术装置。播放的这首序曲,揭开了‘大河汤汤睇四方’‘文明曙光耀九州’‘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黄河安澜海晏清’博物馆四大展厅的大幕。”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张南南介绍。

1.6万平方米,1万多件展品,黄河流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在这座博物馆里一一呈现。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的“黄河象”化石。张乐佳摄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的“黄河象”化石。张乐佳摄

这样一座体量巨大的博物馆,到底讲述了什么样的黄河故事?

“落脚佳县,突出陕西,放眼沿黄九省区,我们涉及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文化。”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馆长刘卫华告诉记者。

黄河陕西段,是一段独特的存在。

大河汤汤。黄河流经陕西境内的流域面积约13.33万平方公里,从榆林市府谷县墙头村入陕,至渭南市潼关县出陕,可以分为晋陕峡谷段、汾渭平原段两个部分。曾经,黄河流经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时裹挟了大量泥沙,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有90%来自陕西。

黄河虽然在此浑浊,但也在此变清。

在“大河汤汤睇四方”展厅里,多媒体屏幕上跳跃着蓝色光标,展示着陕西黄河流域水文水情、生态保护等数据;一旁的投影沙盘,模拟了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以来,陕西生态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历程。

为了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多年来,陕西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将“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余公里,实现了黄河流域由“黄”到“绿”的转变。

为了让“绿色”笔触继续书写未来,近年来,陕西先后出台《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对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这为陕西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博物馆落成提供了契机。

“佳县境内黄河长度占黄河陕西段的10%,博物馆在此落地有重要意义。”刘卫华说,从2021年起,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文物,成立了黄河文化领域专家顾问团,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评审设计展陈方案。

在“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展厅里,一个特殊的角落体现了这座博物馆的意义。“即将消失的非遗”展台前,正在放映着即将失传的戏曲——佳县赛赛戏的虚拟影像。

“赛赛戏在1960年后绝迹于舞台。如今,我们通过投影技术让赛赛戏在博物馆中重现,让消失的古老戏曲‘复活’。”张南南介绍,“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呼吁人们留住黄河记忆、传承黄河文化。”

“博物馆的落成,让我想起了佳临黄河大桥。”11月24日下午,站在博物馆里的彩陶玻璃展柜前,前来参观的榆林市退休干部曹丕宏说。

“从坐船渡河,到开车过桥,佳临黄河大桥为佳县带来了巨大变化。”曹丕宏接着说,“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能够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到佳县,这将是一座新时代的‘黄河大桥’。”

讲好黄河故事

对从小在黄河滩上玩耍的张南南来说,黄河意味着一种别样的乡愁。

“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陕西则是核心区域。”张南南介绍。

青铜方尊、唐三彩、白釉瓷器……在“文明曙光耀九州”展厅里,一件件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处的文物,诉说着夏朝至北宋的悠长故事,展现着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展厅墙壁上的图文展示着河湟文化、河陇文化、河套文化等一系列黄河流域文化的形成历程。

“大家瞧!通过数字影像结合微缩场景复原展现,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石峁遗址中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构成的宏伟建筑,能感觉到它的宏大气势。这些壁画、玉器、石刻都反映了石峁文化的高度文明。”展厅里,张南南向游客们讲解。

坐落于黄河流域的石峁遗址,是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主要遗存距今4000年左右。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刷新了人们对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认识。

“博物馆内容丰富,让我大开眼界。为了更好地向游客介绍黄河,我必须不断学习,把讲解词从‘厚’变‘薄’,再从‘薄’变‘厚’。”张南南说。

对于讲解员屈佳妮来说,博物馆里的展品,让公共艺术专业毕业的她如获至宝。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黄河上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由于地域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风情,从饮食、建筑到曲艺、舞蹈,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多样,博物馆将这些瑰宝纷纷“收入囊中”。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展厅里的黄河纤夫雕塑。马腾摄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展厅里的黄河纤夫雕塑。马腾摄

站在一幅70米长的《九曲黄河情》黄河文化长卷前,屈佳妮眼中闪着亮光。

这是一幅由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耗时数月绘就的巨幅画作,展示了沿黄九省区独具特色的民俗等元素。

“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现整个黄河流域不同的文化特征,拓宽游客的视野,丰富群众审美体验。”屈佳妮说。

此外,凤翔泥塑、社火马勺让游客感受到古法技艺精妙,布艺刺绣、剪纸唐卡等精美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青海平弦、宁夏说书带给游客新鲜的交互式立体环绕体验。

“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展厅内,一座巨大的信息可视化水文沙盘展示着沿黄九省区地貌知识,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正喃喃跟读。

佳县通镇九年制学校六年级学生张欣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镇河神兽”“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一个个关键词记录了她的游览收获。

11月24日,佳县通镇九年制学校的学生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参观。马腾摄

11月24日,佳县通镇九年制学校的学生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参观。马腾摄

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十五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贾瑞萱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虽然从小在黄河边成长,但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这样全面系统地了解黄河。

“博物馆里VR体验、互动游戏等一系列创新展示手段,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科技范儿十足。孩子们觉得很新颖,对黄河文化更感兴趣了。”贾瑞萱说。

“我们设置了许多互动体验装置,突出沉浸感,丰富展陈形式。”刘卫华介绍,“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们将不断完善先进展陈方式,向国内一流博物馆看齐。”

守护幸福之河

黄河宁,天下平。

在“黄河安澜海晏清”展厅里,名为“黄河神兽”的明代镇水石雕静静伫立。它身后是中国治黄大事记——从大禹治水提出“疏导排洪”,到西汉时期贾让提出著名的《治河三策》,再到民国时期陕西籍水利专家李仪祉提出“综合治水”……一部治黄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工作,通过实施蓄引提调等一系列水利工程,让广大缺水地区群众告别了吃苦咸水、雨水的苦难历史,也让裸露的黄土地逐渐披上郁郁葱葱的绿衣。”张南南深情地介绍。

近年来,陕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小流域治理、淤地坝建设等工作。在展厅墙面上,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的“绿色地图”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边是黄河旅游精品路线互动投影展示,那边展示的是黄河中心城市品牌旅游圈,您可以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旅游线路。”屈佳妮向游客介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后,一批优质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正加速涌现。

投影展示屏上,陕西沿黄公路的线路图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这条公路北起榆林府谷,南至渭南华山,串联起沿途50余处旅游景点及30余处特色农业产业园。”屈佳妮感叹,“这条最美观光带已成为黄河陕西段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致富带、文化旅游观光带、特色产业发展带和沿黄生态城镇带。”

黄河的故事说不尽。如今,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仍在继续。刘卫华介绍,博物馆正在积极申请被纳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博物馆展区外的儿童历史互动体验区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一角。马腾摄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一角。马腾摄

“随着博物馆内容的不断完善和设备的持续更新,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博物馆参观学习。我们也会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刘卫华说。

截至11月初,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已经给佳县带来约2万人次的客流量。未来,博物馆将为佳县乃至陕北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带来更多可能性。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不仅是陕西人民的博物馆,也是全国人民的博物馆。依托雄厚的黄河历史文化,我们将打好黄河文化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佳县县委书记姬跃飞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如今,黄河沿岸的故事还在不断更新,黄河文化也在不断发展。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博物馆,还将讲述更多的黄河故事。(记者 张乐佳 马腾)


编辑:admin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