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01:00-03:00),豪猪在林中穿梭觅食,中华鬣羚从红外相机前一闪而过。
辰时(07:00-09:00),豹猫和林麝在山间奔跑跳跃,金丝猴爬上树梢眺望远方。
未时(13:00-15:00),野猪惊奔于密林,羚牛宝宝屁颠屁颠跟着妈妈,寸步不离。
戌时(19:00-21:00),勺鸡在崎岖的山石间奔跑。
……
在秦岭,红外相机拍下“神奇动物”的十二时辰,记录下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怡然自乐的生活。
绿水逶迤,青山连绵,秦岭不仅景美、水美,也是各种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中草药库”的美称。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今,秦岭陕西段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红外相机,揭开“隐秘世界”
4月22日,在九沟拍摄到羚牛觅食影像;7月12日,在秦岭沟拍摄到豹猫互相追逐影像;9月10日,在大猪娃沟拍摄到金丝猴爬树影像。
野生动物是反映生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秦岭野生大熊猫从过去难觅踪影到频频现身,羚牛带崽“散步”,金丝猴爬上树梢嬉戏,林麝、斑羚、红腹锦鸡等珍稀物种先后被红外相机抓拍。
羚牛觅食影像。红外相机截图
“栖息地生态环境如何,野生动物的活动能说明一切。”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上半年,红外相机共拍摄到野生动物24种,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钱豹、金猫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羚、黑熊、鬣羚等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12年8月,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红外相机监测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布设红外相机272台,建立起每4平方公里布设一台红外相机的监测体系。随着周至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加入,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县城管理中心在核心区域内样线每500米、缓冲区域内样线每1000米安装一台相机,共计安装红外相机73台,新增安装线路20条。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是陕西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陕西省秦岭地区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分布580余种、种子植物38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
和谐共生,成就“多样秦岭”
11月21日,宝鸡市凤县黄牛铺镇三岔河村宽滩,10头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林麝在此放归野外,融入秦岭深处。
林麝向秦岭密林深处飞奔而去。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是林麝重要的分布区、适生区。”陕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野化放归将进一步加强濒危物种野外保护,促进林麝野外种群复壮,扩大野外种群栖息地面积。
据介绍,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此次放归野外的林麝分别为公麝6只、母麝4只,它们正处于成年繁殖期,且经过了长达1年时间的野化训练。后期,专家还将通过林麝佩戴的定位项圈、安装的红外相机和样线监测等方法,对放归林麝进行追踪监测,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在秦岭这个“大家园”中,不仅有林麝、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此,还有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生长于此。
秦岭红豆杉。陕西鹰嘴石自然保护区供图
红豆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它是秦岭的代表性树种。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因此成片的红豆杉群在野外颇为罕见。
今年9月初,陕西鹰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在巡山护林时,在杨泗保护站大干沟辖区海拔1922米处发现了疑似秦岭红豆杉群落。经鉴定,确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秦岭红豆杉。
据现场调查,该区域共分布有一千多株野生秦岭红豆杉。其中,最大的两株树龄约300年,其中一株虽然树干中心已经腐烂,但长势依旧旺盛。
“我研究红豆杉30余年,首次在这么高的海拔发现这么大的野生秦岭红豆杉,这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钱栓提表示。
尊重自然,共护“万物家园”
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大对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研究,“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等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秦岭野生动植物种群规模持续恢复。
周至佛坪秦岭分水岭(资料图)。李杰摄
陕西省林业部门监测显示,截至目前,大熊猫野外种群由273只增加到345只,野外遇见率、数量增幅和种群密度均居全国之首;金丝猴和羚牛的数量均突破5000只,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朱鹮更是由濒危时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11000余只;秦岭石蝴蝶、华山新麦草、长序榆、陕西羽叶报春等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青山绿水间,鸟鸣声此起彼伏,生命的律动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奔涌。如今的秦岭,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成为全国最绿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生态系统最完整、生态功能最全面、生态服务最优质的绿色碳库、绿色水库、绿色储能库和生物基因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陕西正在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