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 > 安全自护

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09-07-08

47.1K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进体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习惯,发展运动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维护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平台,对学校的思想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在体育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一、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形态发育和生理机能都发生着巨变,心理上也承受着种种困惑与挑战。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因势利导,逐渐渗透性知识,让他们正视性心理,知道有这种心理也是很正常的,是你自己左右不了的,这是因为体内内分泌性腺活动变化的结果。消除他们心中的羞涩感和神秘感。根据一性相吸这一心理现象合理组织男女生一起活动和游戏,尤其是韵律操和健美操等项目,让他们更充分的表现自己的魅力,在异性中展示青春健美的体形及活力,让他们萌动的性意识在快乐运动中迁移,让那种神秘感再笑声和掌声中自然消失。

二、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增强自空能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初中生的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但对情感的控制能力不够,如个人或集体在游戏和竟赛中获胜会“忘乎所以”的欢呼雀跃起来也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就应给予表扬或鼓励,对于失败的学生要有输的起的心理才能化作总会赢得的坚定信念。在体育教学中,对一些因身体素质差,身材矮小的学生要给予关心和鼓励,教育其他学生不能讥笑和嘲讽 ,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强集体凝聚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的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现在的学生耐挫能力较差,原因就是不善于或没有勇气去迎接困难并克服它,体育课上我就故意适度的给他们一些困难或任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韵律操和准备活动,然后让学生在队前教给大家着、,这既有一些难度,通过努力也可以解决,会使学生感到困难也是很好克服的,同时通过尝试克服恐惧心理,锻炼表达能力。耐久跑是锻炼意志的最好项目,要有计划的经常让学生进行越野跑,在空旷的野外即锻炼了意志,又陶冶情操,培养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就逐渐增强。

   三、多样性与多项选择相结合,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对中学生来说,动机和兴趣更有现实意义。中学生兴趣不断分化,对上体育课和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往往受性别、个性、体育基础、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要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就要在教学中采取改革性措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实行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的运动项目给学生一些自己的锻炼时间,教师在技术上加以点拨,使其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乐趣展示才能得到内心的满足。在此过程中应做到学生主动而不盲动,教师主导而不主宰。因为学生需要这样,所以兴趣就大大提升,个性得到发展。

  四、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个人和集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或别的集体展开竞争。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这种合作是为了使这个集体更好的 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或是同时唤起合作与竞争,或是交替的引起合作与竞争。如: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既有个体练习,又有集体相互配合联练习活动,既有主动帮助与保护别人的责任又接受别人的帮助与保护。既有个体竞争又有团体竞争的比赛活动。体育活动的竞争与合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勇于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的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协调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都充满兴趣,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 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活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总是和人群发生交往和联系,人们能在运动中较好的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和扩大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马塞等人发现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的社会需求更强烈,这种需要可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

   学校体育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和身体健康整体观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从习惯的狭小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才能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对于校风校纪、学生的精神面貌都起积极作用,使其形成良性循环。

编辑:佚名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