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 > 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心理健康:只是死党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1-10-18

47.1K

  

    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最近有一些异样,便打电话到心理咨询中心去。这位妈妈说道,我的女儿叫琪琪,今年16岁,她的同桌叫思思,刚今年转到她们班的,她们一见如故,好像特别投缘,脾气爱好也很相似,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平时她们在学校里什么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每到周末,不是思思来我们家做作业,就是琪琪去她家,我感觉有点不对劲,因为她们之间总是搂搂抱抱,而且琪琪私下里称思思为“老公”,思思管琪琪叫“老婆”。经常,思思会像“老公”一样,帮琪琪拎包、占座,而琪琪则会像“老婆”一样为思思端茶倒水。前几天她爸爸出差带回来一些荔枝,她也毫不吝啬的拿出来给思思吃,我想拿出两串给她表弟,她还哭着指责我:“给他干什么,就这么两串,过两天思思来做作业还要吃呢”时间晚了,两人就睡在一起,现在我再盯她们,她们干脆不说话,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很担心她们会进一步发展,我应该怎么办呢?

博士开讲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同时,他们又整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的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包补、了解和爱护之间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哥哥”,很多学生喜欢将之间谈得来的同性伙伴称为“死党”,开始时是效法,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这种情节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

 

    从儿童期过度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恋爱期。但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因为在这一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非议,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显然自然和安全,这种通行的友谊也容易带有爱慕色彩,进而出现依恋情结。

 

    这种青春期的同性依恋和同性恋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绝不能把学校里的男女同性家比较要好或亲密现象一概视为不正常。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急切地寻找能理解之间的人,同时,他们又排斥异性,害怕别人怀疑的眼光。所以,他们的亲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的,以诚相待的同性同龄人,这是正常的现象。由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性生理处于发育阶段,性成熟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他们幼稚的思想意识相矛盾,朦朦胧胧的性生理促使他们通过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如拥抱、亲吻、玩弄外生殖器等。其发泄对象多是他们亲密的小伙伴,所以不应该视为同性恋。

专家支招

    尽管如此,对青少年时期这一同性相依现象切不可燃掉以轻心。因为同性之间过分的依恋,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的人格,产生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将自己放在狭小的人际交往圈中。成人后容易发展成同性恋,如果青少年和同性关系异常密切,糊会产生只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适协调的意识,到了和异性进一步交往的年龄,仍然不愿意或害怕与异性交往接触,此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和可能导致拒绝、厌恶异性,追求同性或独身,所以说同性依恋现象对孩子身心发展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样做呢?

    1、寻找孩子依恋的主要原因

    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让孩子认真的想想,如果和依恋对象分开,自己会怎么样,不要单纯的让孩子说出:焦虑、伤心、难过等情绪,样让孩子说的是,比如和他分开自己就一个人,和他分开就会和张三好……通过说出来的线索,你可以知道孩子的依恋到底是出于哪种原因:对独立的恐惧?对父母依恋的转移?逃避异性的爱?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在孩子的依恋背后真正需要的东西。一般来说,找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

 

    2、扩展孩子的同性交往圈

    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有意识的介绍几个志趣相投的男女同龄给予子女,让他们共同学习、娱乐、交往,以逐渐减少特地给的同性之间的依恋感。

 

    3、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

    鼓励孩子与更多同学友好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的狭小圈子;更要鼓励他们与异性同学之间建立友谊,以便发展他们的性别认同感。即便起初孩子会因为羞涩或是由于某些特定原因因而与异性疏远,做父母的也不应该斥责或者冷眼相对,而应该鼓励孩子与异性继续交往下去,当然,和异性交往也要把我一定的度。通过慢慢熟悉达到慢慢理解。

 

    4、帮助孩子通过同性得到成长

    因为孩子依恋的对象都是具有孩子希望拥有的一些品质,现在将孩子最欣赏他的品质写下来,并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拥有这些品质。当孩子也具有这些品质以后,你会发现,你和他的关系便的自然轻松了,同性之间的吸引也不是很强烈了。

 

    5、鼓励孩子以独立心态交

    让孩子懂得: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很正常。不过即使两个当事人之间没问题,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能否被周围环境认可。同性间的交往,还是顺其自然好,这样,周围的人也不会感到自然。同时,要注意以独立的心态、独立的人格来进行活动和交往,不要对对方言听计从,在交往中要让孩子学会保留自我。

编辑:佚名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