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记者 李珍
春季开学是小升初“进补”的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小升初补习讲座、辅导班备受广州家长关注。为将孩子打造成“合格”的招生对象,家长们不惜使出浑身解数。但是,业界专家指出,在广州小升初信息不完全公开透明的形势下,盲目地打探小道消息或参加补习班并无益处。在小升初的大战中,家长们应在信息、技巧、心理以及“关系”这四方面做足准备功课。
1.信息方面
小道消息不宜盲目相信
小升初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由于担心透过官方渠道了解到的信息不全,不少家长成了“侦察兵”,除了忙碌于参加各培训机构举办的小升初讲座,还会通过教育论坛、QQ群、见面等方式交流。
但是,原越秀区教研室数学科的冼德载老师表示,尽管信息渠道很多,但真伪莫辨,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如果可以,尽可能透过官方的渠道了解相关政策、招生条件,例如所就读的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部门;目标中学招生部门,一些有口碑的机构举办的公益讲座等等。冼德载说,互联网上发布的很多信息,往往带有很强的区域性差异;一些网络论坛上的经验以偏概全;一些家长的旧经验已经过时。这样的信息,往往会误导家长,导致孩子错失最佳时机。
冼德载告诉记者,一个家长在听完他的讲座后,很气愤地说:“邻居告诉我,其孩子所在的初中全是直升A高中的。该初中还不错,我们本来打算让儿子读这个中学了。谁知刚才冼老师告诉我们,该初中的学生直升B中学。A、B中学的档次相差不止一点点,我们差点上当!”一问之下,才知他的邻居的孩子今年上初三,那已经是三年前的情况了。
2.技巧方面
家长专职陪读备考不可取
据悉,部分极端的家长,为了孩子顺利升学,竟然放下工作陪孩子备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必要。
家住越秀区的蒲女士,为了女儿能够考上理想的初中,她打算放下手上一切的工作,陪女儿读书。她分析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认为自己没有走捷径的“关系”,只有靠孩子“硬实力”。所以,她主动研究小升初全方面的知识,包括历届的民校联考、民校单考试题;并从寒假开始,就早早地送女儿上培训班。
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表示:“每一年小升初考试前后,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专职陪读的家长。他们不仅关注育才的招生信息,还关注育才历年考试的内容,还找学校的老师进行专门辅导。”他认为,其实家长没有必要为孩子升学全职陪同,家长的技能应该更多地放在对孩子正确的评估上面,通过与学校、与培训机构沟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填报志愿。如果家长希望通过陪读等方式加强孩子的考试能力,将来即便孩子考上了最好的学校,孩子未必能跟得上学校的学习。
3.心理方面
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同样重要
虽然家长们认为广州小升初竞争激烈,但立尚教育的总经理冯颐认为:“相比国内其他大城市,广州可谓是小升初竞争最小的城市之一。”她指出,对孩子来说, “小升初”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变化,心理需要慢慢适应。与忙于“择校”相比,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领孩子在变化中坚定对未来人生的信心。家长如果在心中始终认为“一心一意必须上名校”,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
4.“关系”方面
有关系可得到九成精准信息
尽管谈到“关系”,大家都讳莫如深。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关系”确实很重要。通过“关系”,不一定是把小孩送到名校,但是至少在小升初这样一场信息不透明、半公开、多元化的备考中,所获得的信息90%是精准的。比如说“可以知道哪些公办重点学校有转学生入学考试、特长生招生等信息”,并且透过这种渠道进入理想学校。
记者手记
小升初演变成“家长的统考”
尽管小升初早已告别“统考时代”,但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广州的学生、家长们还要面临竞争更加残酷的“考试”。这场“考试”,考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家长的权力、财力、脑力、精力。托门子找关系、买学位房、打探各路消息、为孩子报读各种培训班、找家教辅导……有门路的家长长袖善舞,孩子可能省点力气;没有门路的家长则拉着孩子在考证、培训的路上,一路狂奔。
递的条子可能不硬、学位房不一定靠谱,因此大多数家长还是笃信,小升初最关键的事情是“硬实力是第一位的”。于是,华庚杯、希望杯、小英竞、奥数,甚至比较冷门的围棋、象棋等冷门特长,考验着孩子的实力,也考验着家长信息的准确度。很多家长不得不通过教育论坛、QQ群、见面交流,分享着培训、考试、占坑等种种信息。
记者不禁感慨,小升初俨然已经演变为一场家长们的“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