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家长 > 热点话题

理解孩子的行为

来源:转载    发表时间:2009-08-20

47.1K
  ●人类在各年龄段有着各种不同的欲望……不在有没有欲望,而在有没有管束欲望的能力和克制自己欲望的功夫。    ——[英]约翰·洛克

    ●在每个孩子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他就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与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萨克雷

    ●有一种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

    ●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英]塞*约翰逊

    上帝在创造了宇宙万物以后,又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上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他们“不”。结果他们选择了“是”(偷吃禁果),上帝的惩罚使他们有了孩子。现在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总是感到一筹莫展。当你的孩子真的难以管教时,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上帝连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无能为力,何况我一个凡夫俗子呢?其实孩子的教育是有规律可寻的。孩子在不同成长期的表现是不同的,相同的表现在不同的成长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我们更要区别对待。其实孩子不听话是天性所至,我们既不要过分迁就娇惯、放任自流,也不要严厉责打、过度管束。应当让孩子处于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古语:树大自直。

   ●孩子0-4岁时,不听话是好奇心的表现,而不是逆反心理,可以在用游戏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让他听家长的话。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研究证明,3岁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关键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上开始萌发独立意识,行为上也有独立倾向。行路、吃饭和做事时,就有明显的表现,开始模仿家长的行为。但孩子做事的能力毕竟很差,常常把事情弄糟,弄巧成拙常在此时发生。这时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

    ●孩子4-6岁时,能在家里安静做事,一定要让他学会遵守家里的规则。这个时候就应当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按照一个小绅士的标准要求他的言行。一但犯错要立即纠正,并耐心举例说明。因为这时你不马上纠正,他很快就忘记自己做了些什么。

    ●孩子6-8岁时,已开始适应学校时间表和规则,并开始对任务和要求有责任感。当他感到适应这种规则费劲时,就不听话了,这时我们的态度要坚决,向他解释遵守规则的好处。一但犯错要立即纠正,并给予适当的惩罚,甚至可以用“巴掌”。

    ●孩子8-10岁时,常常用不听话来现实自己的存在,因此在朋友面前就有逆反倾向。当有客人的时候,表现的特别调皮,时而会有恶作剧。然而这也是让他参与意见和分担责任的时刻,他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家长可以让他参与家庭的活动,突出他的地位。在家庭出现纠纷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做一个“小法官”,解决家庭纠纷。

    ●孩子10-12岁时,需要独立,但不稳定,他们需要对话和信任。这时需要的是让他记住遵从父母做出的规定,同时让他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看到在他参与决定时,意见被家长尊重。这时需要让他理解“权威”的重要性,比尔盖茨曾告诫学生“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这时不要忽视孩子对家庭的一些小事的决策权,因为这些小事对孩子来说,恰好是大事。这时孩子犯错以后,一定要给予适当惩罚。否则,他会感到忐忑不安。因为他害怕给他“攒着”,长此以往会变的玩世不恭。当然如何批评孩子,还要有一定的策略。

    ●孩子13-15岁时,特别不听家长的话,逆反心理特别强。这个时期是教育孩子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孩子这时又比较强的成人欲望,独立性特别强,好发表一些有别于别人的见解。当少男少女的身心发育进入青春期,烦恼和躁动也随之而来,孩子的第二性特征已经比较明显,对异性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于是,恋爱、打架、怄气、出走、自杀等现象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面对悄然而至的各种青春期问题,孩子、父母、老师,有困惑、有泪水、有思考、有感悟。这时家长和老师实施教育的方法,只有沟通。

    ●孩子16-18岁时,开始重视家长的意见。这时孩子碰到困难时会想,我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这是孩子的言行甚至声音,都带有家长的痕迹。

    由于18岁以后,人受到教育、阅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也不容易暴露,总结起来就十分困难。但对待家长方面却有一些共同特点。如:

    ●成年以后,会改变过去讨厌家长唠叨的毛病,乐意听家长讲述过去的事情。

    ●中年以后,乐意听家长回忆,开始体味“呵斥如蜜、唠叨如歌”的感觉。

编辑:yaoqiang

西安沣东农博园 |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少年科学院 |中国青少年中心 |中少在线 |省图书馆少儿分馆 |陕西省图书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教育网 |潜龙教育 |陕西数字博物馆 |